
2025年半年度报告发布后山西配资公司,顺鑫农业的董事会办公室里,一组数据被反复圈点:白酒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3.25%,低档酒收入下降25.41%,而副总经理兼牛栏山酒厂厂长宋克伟的薪酬却定格在246.5万元,比董事长高出近三倍。
这份刺眼的反差,将这位59岁的掌舵人推至舆论中心。 有人翻出他的履历:1988年以技术员身份进入酒厂,从设备科一路升至厂长,曾用五年时间带领牛栏山突破百亿营收。也有人翻出旧账:2022年白酒新国标实施后,他坚持“调香酒不受影响”,次年公司却亏损超8亿元。 功过交织间,一场关于薪酬合理性与企业战略的争议悄然蔓延。
宋克伟的薪酬曲线堪称“陡峭”。 2023年其年薪仅为57.42万元,2024年却飙升至246.5万元,涨幅达329%。 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公司其他高管,董事长李颖林薪酬63.69万元,总经理康涛仅45.88万元。更与业绩形成微妙错位。 同年,顺鑫农业营收连续第四年下滑,从2020年的155.11亿元缩水至91.26亿元,跌出百亿阵营。
展开剩余73%支持者认为,高薪是对其历史功绩的补偿。 宋克伟任职期间,牛栏山销售额从不到2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02.89亿元,成为首个百亿“民酒”品牌。 但反对者质疑:当核心产品“白牛二”因新国标被划为调香酒、销量连年下滑时,巨额薪酬是否违背绩效原则? 更值得玩味的是,同期副厂长魏金旺薪酬为233.5万元,与宋克伟仅差13万元,这或许暗示牛栏山正通过高薪捆绑核心管理层,应对行业危机。
宋克伟的“不着急”理念贯穿其职业生涯。 2002年他主管销售时,面对连续五年下滑的业绩,前三个月只观察不发言,随后才推出清香型二锅头系列,成功止跌。 这种“慢工出细活”的思路曾创造奇迹:牛栏山陈酿产品历时7年培育,最终成为年销超2600万箱的超级单品。 但如今,这一哲学正遭遇挑战。
白酒新国标实施后,竞品红星迅速剔除香精,牛栏山却反应迟缓。 2023年公司亏损8.6亿元,而宋克伟仍公开表示“无需过度调整”。 2025年上半年,低档酒收入同比下降25.41%,中高档酒亦未能扛起增长大旗。 行业分析师指出,光瓶酒赛道已转向50-100元价格带,玻汾、绿瓶西凤等纯粮固态产品增速超40%,而牛栏山仍依赖低价酒精酒。 当消费者追求品质升级,“不着急”是否已成被动保守?
为扭转颓势,宋克伟主导推出高端产品“魁盛号樽玺”,并加大“金标牛”推广力度,试图通过餐饮场景营销重塑品牌。 在长三角市场,金标牛铺市率已达85%。新疆市场更是实现300%增长。 但高端化成效有限:2025年上半年,高档酒收入仅5.29亿元,毛利率反而下降2.16个百分点。
深层矛盾在于品牌认知固化。 牛栏山长期被视为“平民酒”,其高端线难以突破消费者心理定价天花板。 同时,公司过度依赖餐饮渠道,而大众消费复苏缓慢,啤酒、饮料的替代效应加剧了挤压。 一位经销商坦言:“金标牛广告再多,不如玻汾的口碑带货。 牛栏山要想高端化,得先让老顾客愿意买单。
牛栏山的困境是区域酒企转型的缩影。 据行业数据,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产量同比下降1.8%,行业集中度提升迫使中小品牌要么高端化,要么被收购。 顺鑫农业曾尝试多元化,但地产业务拖累业绩,最终剥离,聚焦白酒与养猪。 然而养猪业营收占比不足20%,毛利率仅2.42%,白酒仍是绝对主力。
宋克伟的薪酬争议,本质上是对酒企治理结构的拷问。 当企业营收连降而高管薪酬反涨,是否反映国企考核机制与市场脱节? 相比之下,劲牌董事长吴少勋强调“量力而行”,其稳健策略与牛栏山形成反差。 有观点认为,牛栏山急需渠道扁平化和经销商利益重构,但宋克伟坚持“成熟市场不轻易扁平化”,这种保护传统渠道的策略,在数字化时代是否适得其反?
宋克伟的246万年薪山西配资公司,像一面镜子照出酒行业的两难:老将的经验能否穿透行业周期? 当“民酒”王者跌下神坛,忠诚与创新孰轻孰重? 有投资者翻出他22岁进厂时的豪言:“这行绝对不会倒闭”,如今看来,不倒闭远远不够。
发布于:江西省出彩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