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俄乌战场形势剧变,俄罗斯国防部宣布,乌军在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两地已经被完全包围,困在其中的乌军人数超过了一万。根据战场态势图可以看出,俄军现在控制了红军城70%以上的区域,并且已经用火力封锁了米尔诺格勒这些重要的后勤枢纽。乌军试图反击了四次股票杠杆配资网,但都未能成功,现在只能依靠无人机勉强送补给,士气和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。但乌克兰军方依然坚持不承认被“全面包围”,只称“局部战况艰难”,并声称还能坚持两到三年。
就在乌克兰坚决不承认时,普京突然下令停火5到6小时,允许包括乌克兰记者在内的外国记者进入包围区,亲自查看乌军的困境,并承诺保证记者的安全撤离。这个举动看似是方便记者,但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,目的是让泽连斯基陷入两难境地。如果泽连斯基拒绝让记者进入,那就相当于默认放弃包围中的乌军,甚至让外界认为他们放弃了那些士兵;如果他同意记者进入,那就等于间接承认俄军已经控制了战场。更关键的是,俄罗斯明确表示“欢迎西方记者参与”,他们借此机会希望通过国际舆论,向世界展示乌军的困境。记者一旦拍到乌军疲惫不堪的画面,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能会出现分裂,乌克兰的士气也可能受到巨大打击。而且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对乌军来说至关重要,库皮扬斯克是哈尔科夫东部的交通枢纽,乌军北部的补给全靠它;波克罗夫斯克则是顿巴斯西线的铁路运输枢纽。如果这两个地方失守,乌军的后勤就会被切断,顿巴斯防线的战略纵深也会受到压缩,许多关键城市可能会暴露在俄军火力下,乌东战线随时可能崩溃。
展开剩余67%目前,俄军的战术发生了变化,开始不再进行大规模装甲突击,而是采取“消耗战”策略,用时间换取空间。在红军城战役中,俄军使用苏-34战机投掷FAB-500制导炸弹摧毁高层建筑,同时用ZSU-23-4高射炮和坦克编组进行掩护,一步步蚕食乌军的控制区域。虽然这种战术进展缓慢,但却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,并通过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,稳步推进,手段既稳健又狠辣。
就在乌军陷入困境的时候,泽连斯基政府突然在公开讲话中少见地感谢中国,表示中国“帮助阻止冲突扩散”,并称这“非常重要”。乌克兰外长瑟比加更直接地表示,中方可以“发挥更积极作用”,因为“他们有足够手段来影响俄罗斯”。乌方此番言论的背后有些滑稽。根据乌克兰的情报,俄罗斯因为遭受制裁损失惨重,特别是在石油方面,每个月亏损超过50亿美元。因此,乌方认为是中国减少了从俄罗斯购买石油,才“间接帮助”了乌克兰,避免了冲突的进一步升级。
这番言论一出,西方的智库和媒体立刻炸开了锅。大家都知道,中国一直主张和平,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冲突,从来没有参与军事援助。尽管中国确实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,但这根本不等于“帮助”了乌克兰。事实上,泽连斯基的“感谢”实际上是一种舆论操作,背后有三个目的:首先,制造“中俄关系暗中疏远”的假象;其次,给欧美施压,暗示如果西方援助减缓,乌克兰可能会转向中国;最后,是为了将中国推到俄乌问题的舆论风口浪尖,迫使中方在国际上表态。
乌克兰并非第一次借中国做文章。此前,乌方多次指责中国“援助俄罗斯”,但实际上,中国一直与俄乌两方都有贸易合作,并从未提供军事支持。中国始终主张和平,呼吁停火,通过对话解决问题。泽连斯基此举,不过是想借助中国来破局,却无异于打错了算盘。
普京允许记者进入包围区,而泽连斯基突然感谢中国,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,其实揭示了俄乌冲突的本质。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,更是一场综合性的总体战,涉及军事、舆论、能源、外交等多重因素。接下来,俄军很可能会继续采取类似“分割围歼”的战术,把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的经验运用到顿巴斯的其他地区。如果乌军无法在美国援助到位前稳住防线,到2025年春季,乌克兰可能面临全面溃退的危险。
对乌克兰来说,最危险的不是战场上的失利,而是其盟友的耐心逐渐消耗。如今,欧盟内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“乌克兰疲劳”,不愿继续支持下去,而美国的共和党也可能削减援助预算。眼看冬季将至,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在坚守国土和保存实力之间做出艰难选择,否则最终可能遭遇更惨的结果。而普京的“人道主义暂停”,不仅把乌军的困境摆到了世界面前,也在试探西方的团结底线。最终股票杠杆配资网,俄乌战争的胜负,很可能不再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,而是取决于大国博弈中的幕后较量,尤其是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决策。乌克兰的未来,可能将取决于国际政治桌上的那些隐秘底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出彩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